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尋找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
青年工作對國家未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回應青年人應該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的問題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慧琼表示,國家和香港高度重視青年發展,希望香港特區政府繼續推動更多企業為香港青年提供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工作崗位。李慧琼同時鼓勵香港青年主動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去看看。“年輕的時候要多嘗試不同的新事物。”她說,前不久香港與內地已經恢復通關,建議香港青年把握時機主動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尋找發展機遇。她相信只要香港青年融入內地的工作環境與生活圈,便會發現更多機遇,未來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突破。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的居民帶來發展新機遇,尤其對青年一代來說,更是讓他們在升學、就業甚至是創業的路上有更多元的選擇。在澳門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各城市大力推動雙創發展的背景下,澳門青年人獲得了許多走出去的平台和機遇,透過如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等機構的組織和協調,青年對內地廣闊的發展空間、優越的政策紅利等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對進軍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合區發展的信念更為強烈。“隨著澳門青年開闊眼界、志存高遠、廣邁腳步,相信將更有力推動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崔世平說。
廣東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黃西勤認為,廣東高校多,而且與內地頂級高校聯繫密切,這對有志於搞科研和學術研究的港澳青年來說就很有吸引力。隨著沙中線、蓮塘/香園圍口岸、香港西九龍高鐵站的建設和運營,“一小時生活圈”已經不再是夢想,從香港奧運站到深圳福田可能比到香港柴灣站還要快。灣區內地九市為港澳的賦能體現在科技成果的轉化、互聯網應用、製造業、文化旅遊等方面,歡迎那些熱愛祖國,對內地的經濟、文化、政策感興趣的港澳青年多來大灣區內地城市走動,拓寬視野,更上一層樓。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通行更便利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越織越密,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相繼落成通車,“一小時生活圈”的大格局基本形成。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陳亨利認為,透過加強機制對接、深化軟硬件聯通,讓出行更便捷、要素更流通,將會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人流和物流,推動大灣區內的經濟發展及地區合作。
對此,陳亨利建議取消香港私家車過境配額制度,加快推進“港車北上”政策。陳亨利說,廣東省政府去年12月公布“港珠澳大橋(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預計今年內實施。香港特區政府預計約45萬輛私家車的車主和乘客可受惠於“港車北上”計劃。陳亨利建議此計劃試點成功後,進一步取消其他港深陸路口岸的常規配額和一次性特別配額制度,讓港車可自由選擇適合的口岸過境,以推動大灣區加深融合,亦為因商務往來粵港兩地的人士提供更具彈性的交通時間和方式。此外,還應做好“港車北上”各項政策配套。
高鐵方面,陳亨利建議高鐵西九龍站來往深圳北站加密班次,並實施購票“地鐵化”,日後乘客購票後可自由選擇該路段的列車班次,增加出行靈活度,吸引更多人使用香港西九龍站來往深圳北。陳亨利還建議,推出廣深港高鐵月票,使之成為一種普遍的城際交通方式,以減輕出行成本,同時為香港市民在生活、居住或就業上提供更多選擇,催生更多每周甚至每日往返深港或穗港的跨境企業家或上班族,加深大灣區內融合進程。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指出,粵港澳將成為全球最密集機場群的地區之一,為攜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並避免重複設置、資源浪費,建議粵港澳機場群合作在區內各市設置異地共享城市候機樓,提供直達至區內任一機場的海、陸綜合交通運輸、辦理登機手續和行李直掛等一站式便捷服務。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稱,目前,居粵港人已超過50萬,而且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趨成熟,“一小時生活圈”配套日益完善,預料愈來愈多香港居民會到內地及澳門工作、生活、升學和養老等。當中,醫療服務完善與否,是影響其進程的一大關鍵,而推動跨境醫療合作能促進兩地醫療服務良性互動、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大灣區醫療服務的整體水平,並讓香港市民有機會享用內地多樣化及實惠的醫療選擇。
為吸引更多香港市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生活,陳勇建議把香港醫療券於內地的適用範圍,由港大深圳醫院擴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三甲醫院和澳門主要醫院,讓港人能就地而及時求診,並享用內地較便宜的醫療服務。粵港澳三方政府更積極推動港資私營醫療機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澳門拓展業務,以充分發揮香港醫療衞生方面的優勢,通過技術交流來提升區內整體醫療水平,進一步銜接三地醫療服務——這亦有助香港醫療券擴展適用範圍至整個大灣區。
陳勇表示,要長遠實現醫療福利跨境可攜,資助內地港人購買內地醫保亦是必要之舉。目前,特定港人可自費購買內地醫保,而特區政府仍未提供資助。建議兩地政府合作謀劃,以先導計劃方式,優先資助居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港人長者購買內地醫保,先覆蓋某些頑疾,然後逐步擴展至其他年齡組別及病症。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粵港澳的制度銜接是粵港澳上層建築發展的基礎。”黃西勤指出,在司法方面,內地與香港、澳門實行不同的法律制度,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法域是指法律生效的區域)的特點。所以訴訟、仲裁的規則銜接仍然是需要強化和細致的重點。在訴訟規則銜接方面,前海制定了《關於深入推進跨境商事訴訟規則銜接工作指引》,另有司法誠信體系、簡化涉港澳訴訟程序、專家協助查明域外法等8個配套制度。接下來還需要出台更多細致的指引。在產業測量和資產評估領域,已經完成了粵港澳銜接的新準則出台,並且在澳門落地。執業資格方面,已經在深圳前海試點了測量師、建築師的互認;廣東司法廳對合資格香港律師予以在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律師執業資質等,接下來還要積極推動和簡化現有的會計師、各類工程師等相關資質的互認。
陳勇也表示,現時香港專才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仍存在不少實際的困難和障礙,特別是兩地專業資格不相同,成為制約大灣區吸納香港專業人士的主要“瓶頸”。陳勇認為,推動香港專業資格到內地執業受認可,有助帶動香港專才融入內地、積極建設大灣區發展,還可通過香港專業人士為內地大企業帶來符合國際行業標準的服務、技術等,幫助企業走向國際化,可謂雙贏。香港特區政府應進一步擴大加快推進香港專業資格到內地執業受認可範圍安排。對於已經實行認受的專業資格,特區政府可考慮在大灣區成立跨境專業服務業協調小組,理順專業人士跨境考試、認證等執行機制,提供行政支持,提供更方便的辦證服務。
何敬麟建議,加快清除粵港澳大灣區“技術性貿易障礙”。他談到,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制度下,粵港澳大灣區存在三個單獨關稅區,在跨境貿易當中存在名目繁多的規定的情況。除通過推進降低關稅與開放市場外,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促進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議加快清除粵港澳大灣區“技術性貿易障礙”,設立大灣區跨部門合作檢討機制,列出需排除和能排除的技術性貿易障礙清單,落實到具體負責部門按既定時程執行。
何敬麟稱,《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簡稱“《前海方案》”)的推出,是有利於推動更高水平的港深合作,發揮兩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雙引擎”功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橫琴方案》”)的的公布,是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舉措,將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建議在《前海方案》與《橫琴方案》實現階段性目標並總結經驗,探索把兩地的創新制度複製至全國適用的地區。
崔世平也指出,國家不斷出台各種優惠政策,為澳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創新融合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推進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探索創新融合發展的第一線試驗場。但在推進澳門與橫琴深度合作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則銜接方面,仍存在很多“大門開、小門未開”的困難,必須由決策者、執行者、使用者等從各個層面逐步去理順和解決。
崔世平建議,做好規則銜接,可為一些讓大灣區居民增強獲得感的創新舉措奠定基礎。例如,可完善大灣區內機場之間的陸路連接,尤其考慮以軌道交通連通白雲機場至澳門國際機場,以進一步提升大灣區交通網路的國際運轉力;可出台制度化、系統化、便利化的救護車跨境醫療轉送服務操作流程;可在橫琴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機制,在投資門檻限制、理財產品類型和投資渠道等方面進行放寬;等等。
由新社聯北區地區委員會主辦的「兩會精神學習會」今日(3月30日)在上水彩園會堂舉行,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擔任宣講嘉賓,從不同的角度與北區各界學習兩會精神。
新社聯北區地區委員會主席溫和輝主持分享會,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協調處處長廖銘華,北區各界慶祝國慶活動籌委會主席蘇西智,民建聯北區支部主席姚銘,北區醫院社區關係委員會主席侯金林,北區青年協會主席廖宇軒,北區婦女聯會主席林麗芳等與屬會代表,當區社幹、義工等約200人參加。
陳勇表示,「強國建設 民族復興」成為關鍵詞,中國日益富強,無論在國際盛事還是公眾衞生事項,都體現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大會重要議程多處關涉香港,多次提及「一國兩制」、粵港澳大灣區、「愛國者治港」、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陳勇強調,要深刻把握今年兩會的鮮明特點,這是一次堅定擁護「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重要會議,是一次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會議,亦是一次動員各方面各領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會議,這次兩會一個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就是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是這次全國兩會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鮮明政治特征。
在提問環節,現場人士紛紛圍繞「一國兩制」、港人與灣區發展等話題提出問題,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全國兩會)圓滿閉幕,各區民政事務處舉辦「全國兩會精神座談會」,學習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內容及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指示。
東區等8個民政處近日分別舉辦座談會
東區民政處、觀塘民政處、北區民政處、深水埗民政處、沙田民政處、灣仔民政處、荃灣民政處和黃大仙民政處近日分別舉辦座談會,邀請不同嘉賓主講和分享看法,讓與會者積極學習並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了解國家最新政策和方針,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座談會嘉賓包括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和立法會議員李慧琼、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行政會議成員和立法會議員吳秋北、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立法會議員陳勇、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帆、李聖潑、朱立威和徐莉、第十四屆港區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王惠貞、第十四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和立法會議員蘇長荣、陳仲尼、梁美芬和邵家輝、第十四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梁志祥、劉江華、陳文洲、連鎮恩和呂堅、立法會議員梁熙、楊永杰和陳恒鑌等。
另外,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和王卉、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處長周文靈,以及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處長任海天亦有出席個別座談會並在會上致辭。
截至今日(29日),各區民政處共舉辦25場座談會,共約有5 200人參加,包括中聯辦人員、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各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地區青年活動委員會委員、同鄉社團成員、鄉事委員會代表、地區、社區和青年團體領袖及成員、工商及教育界人士、區內居民以及民政處職員等。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副主席李克勤、陳勇等18名議員,聯同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與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林蓓茵今日(29日)向政府提交《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促請加大力度推動中醫藥發展。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以署理局長身份接收,認為倡議書內容全面,還提出具體實用建議。當局希望與民建聯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推動香港中醫藥業發展。
李夏茵透露,醫務衛生局正向立法會申請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加強中醫藥專業及政策層面的協調與統籌工作,聚焦推動香港中醫藥全方位發展。政府亦致力為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建立國際認可的參考標準,並促進中醫醫療資訊數據化。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指,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向中醫藥發展基金注資5億元,相信有助提升香港中醫藥行業發展。
李慧琼希望倡議書能協助政府在政策層面統籌和促進香港中醫藥發展。
民建聯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陳永光表示,香港中醫藥在科研、檢測和品質認證等多方面都極具發展優勢,但本港長期缺乏完整的中醫藥發展政策藍圖,亦缺乏高層次組織推動中醫藥業的發展,以致數十年來本港中醫藥發展受到很多掣肘。他希望政府要重視和善用各項優勢,勇於拆牆鬆綁,採取更積極措施,加大力度推動中醫藥發展。陳永光亦期望政府增撥資源加快發展公營中醫服務,回應市民對中醫服務的熱切需求,讓中醫藥能更好地守護市民大眾的健康,打造健康香港。(記者 唐信恒)
2023全國兩會圓滿召開,今次是二十大後召開的首次兩會,亦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關鍵之年召開的一次盛會。由新界社團聯會和香港湖南聯誼總會主辦的「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香港故事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今日(26日)舉行,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連鎮恩擔任宣講嘉賓,從不同的角度同出席人士分享兩會精神。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連鎮恩是「新丁」委員,今年首次參加全國兩會。他回憶指,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連鎮恩認為,結果是充分反映民意,是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大團結」的表現。針對習近平主席就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出四點要求,即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連鎮恩強調,國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以香港市民的福祉為出發點,又指今次兩會順利召開,意義重大、精神豐富,是對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主席去年七一發表重要講話精神的全面貫徹。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表示,「強國建設 民族復興」成為關鍵詞,中國日益富強,無論在國際盛事還是公眾衞生事項,都體現國家高質量發展。大會重要議程多處關涉香港,多次提及「一國兩制」、粵港澳大灣區、愛國者治港、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他強調,要深刻把握今年兩會的鮮明特點,這是一次堅定擁護「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重要會議,是一次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會議,亦是一次動員各方面各領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會議,這次兩會一個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就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主席,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是這次全國兩會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鮮明政治特征。
隨後,陳勇呼籲要深刻把握過去五年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又向大家介紹政府工作報告重點、2023工作建議等,他特別提到今次兩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們的工作,在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11次全體會議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發言代表們召開代表團全體會議11次,審議發言188人次,平均每場討論有27人發言,提出的問題得到17個部委84次反饋,得到了聽會的中央有關部門領導的高度評價,代表們圍繞中醫藥、安老、灣區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181件,部分已經得到採納。
在提問環節,現場人士紛紛圍繞中醫藥、「一國兩制」、港人與灣區發展等話題提出問題,連鎮恩委員和陳勇代表答疑解惑,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