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昨日召開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共272名理事及代表出席了大會,並於今日(28日)順利產生了新一屆常務理事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新社聯理事長陳勇擔任會長,新社聯常務副理事長譚鎮國擔任理事長,而第十三屆新社聯會長梁志祥和張學明、羅叔清、溫悅球榮任永遠會長。
昨日的會員代表大會假荃灣悅來酒店舉行,上屆會長梁志祥致辭時強調無論在黑暴禍港或疫情肆虐時,新社聯都與香港市民同舟共濟,以擁護基本法和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宗旨,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關注社會民生所需。如今香港踏上復常之路,新社聯會繼續壯大聯會力量,為社區、為香港、為祖國發光發熱。
上屆理事長陳勇致辭時表示,新社聯近年積極推動的「關愛隊」及「恒莆新苑」過渡性房屋項目等,都得到各界正面回饋,令人欣喜。陳勇強調,新社聯未來會竭力肩負歷史責任,繼續「發放正能量」、「發聲謀幸福」、「發展獻力量」及「發揚愛國心」,為國為港貢獻力量。上屆常務副理事長譚鎮國則在會上作了第十三屆常務理事會2021及2022年會務報告。
新聞鏈接: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304/28/AP644b7210e4b0919c255a98be.html
新聞来源: 點新聞
本文著作權歸點新聞平台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點新聞,商業轉載請聯繫點新聞info@dotdotnews.com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表示,地區行政檢討已進入尾聲,檢討包括區議會職能及組成,去政治化,恢復在基本法第97條下應有定位,及強化地區治理架構。社會各界紛紛表示,不應以直選議席多少衡量其認受性和代表性,區議會必須去政治化,並讓愛國愛港而且有志服務地區的人士可透過多種渠道參與區議會的工作。
均衡參與能廣泛聆聽不同聲音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表示,通過直選議席的多寡評價區議會的認受性、合法性是一種偏見。香港的憲制秩序由憲法和基本法構成,區議會或地方行政組織作為政制體制的一部分,只要符合法例規定就已經合法,並非根據其區議員有多少是經直接選舉產生。區議會的主要工作是就區內居民福利的事宜,以及區內公共設施及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向政府提供意見,因此區議會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兼顧各個階層利益,保證廣泛及均衡參與,不能用直選議席多寡衡量。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強調,並不認同「只有選舉產生才有代表性」的說法,區議會最初的產生辦法包括選舉、當然及委任等,後來變為絕大部分以選舉產生,而如今經過檢討後,顯然全由選舉產生不一定是好事,故十分同意未來的區議會以多種方式產生,譬如可以間選等方式從富地區服務經驗者中選拔,或者可針對區議會組成所需或缺乏的界別或專業人士作出委任補充等,以促進區議會的組成比過去更多元、全面,能更廣泛聆聽、反映不同階層的市民聲音。
利吸納專業人士參與地區事務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指出,不應以直選議席多少衡量其認受性和代表性,最重要的應該是均衡參與,區議會的產生辦法應該有利於吸納更多地區資深和專業人士參與地區事務,大家各司其職,發揮區議會的效能,為人民服務。他舉例說,因應2019年的亂象,立法會在完善選舉制度後變成三類的組合,今屆立法會令大家看到優質民主更進一步、行政立法關係得到提升,相信地區亦會如此。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指出,無論是直選、委任或間選出來的區議員,絕對不能有以下三種情況:一、不能因為要贏選舉而令社區發展民粹化;二、不能利用地區平台向市民散播仇恨國家、政府的訊息;三、無論委任、直選或間選的區議員,不能只考慮本區利益,必須有片區發展觀念。因此,區議會必須去政治化,並讓愛國愛港而且有志服務地區的人士可透過多種渠道參與區議會的工作。
立法會議員廖長江認為,相信未來的區議會將由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以及委任的議員構成。他指出,通過委任產生區議員,能吸納具豐富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的社會精英加入區議會,不僅可以豐富區議會的組成,更會令區議會有廣闊的政治光譜,並強化其職能。避免了過去有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選舉漏洞,即使毫無經驗但獲得足夠的選票亦成功當選,令區議會成為反中亂港的溫床。
【記者曾卓琳 林彥汛】現屆區議會任期年底屆滿,然而地方行政檢討仍未有具體方案,但政府近日拋出「大方向」,稱檢討現時已接近最後審議階段,有消息人士透露,區議會檢討已有完整方案,最快將於5月初公布。對於政府日前強調區議會值得保留,但有政界人士透露,政府曾向各組織、政黨徵詢是否應直接「殺」區議會,但考慮若全面取消直選和區議會,會引「閒言閒語」,遂最終選擇保留。
政府日前僅指區議會「保留一定選舉成分」,意味在選舉之外,或會新增其他方式產生區議員,或包括加設間選議席、恢復2013年取消的委任議席。有政界人士透露,政府曾向各組織、政黨徵詢是否應直接「殺」區議會,過程中曾有組織反映區議會經過2019年後「中晒毒」、「醫番都冇用」,因而支持做法,但當局考慮若全面取消直選和區議會,會惹「閒言閒語」,而且現時區議會性質為非政權性的諮詢架構,存廢意義不大,遂選擇保留。同時又希望以立法會作為「成功例子」向各界展示區議會選舉的改革也可成功。
選區將大幅下降
消息指選區將大幅下降,最終直選會佔現屆議席的三分之一,而委任和間選議席則佔三分之二;但亦有資深政界人士表示,不排除最終比例與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議席比例相若,預計此方案下,直選議席更較早前消息所指的更少。
縱使如此,當局仍擔憂區議會的改革和最終選舉結果會帶來「亂象」,因此消息指,現時當局會繼續對示威、遊行從嚴處理,若談放寬,亦要待區議會選舉結束和《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完成立法後才會考慮。
作為現時議會唯一非建制派議員的狄志遠認為直選比例超過一半較為理想,至於其他議席比例,則明白政府在考慮「安全系數」,但希望最終比例不高;建制派議員陳勇表示,「全力支持」政府完善區議會選舉制度,又指是次檢討能解決區議會過度政治化和民粹化,稱區議會組成要有「高矮肥瘦」。
原文網址:區會選舉完整方案最快下月公布 傳曾諮詢應否直接殺會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427-0427_00176_203/

政界:首重均衡參與 冀多元方式組成可反映不同階層民意
地區行政檢討已進入最後階段,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會保留區議會,其產生辦法「有多種方式並保留一定選舉成分」。多位政界人士昨日表示,不認同只有選舉產生才有代表性的說法,並強調直選議席多少不是衡量區議會認受性唯一標準,最重要是均衡參與。他們認同未來的區議會應以多種方式產生,譬如可以間選等方式從富地區服務經驗者中選拔,或者可針對區議會組成所需或缺乏的界別或專業人士作出委任補充等,以促進區議會的組成更多元、全面,能更廣泛聆聽、反映不同階層市民聲音。◆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書蘭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他並不認同只有選舉產生才有代表性的說法,因為區議會要做收集民意然後向特區政府反映的角色,故若能以多種方式產生,可讓區議會的組成涵蓋社會各階層、各專業,民意代表性自然比單靠選舉產生更強。
「區議會最初的產生辦法包括選舉、當然及委任等,後來漸漸變為絕大部分以選舉產生。」譚耀宗表示,如今經過檢討後,全由選舉產生顯然不一定是好事,故他十分同意未來的區議會以多種方式產生,譬如可以間選等方式從富地區服務經驗者中選拔,或者可針對區議會組成所需或缺乏的界別或專業人士作出委任補充等,以促進區議會的組成更多元、全面,能更廣泛聆聽、反映不同階層市民聲音,並強調區議會的代表性與是否以選舉產生根本無必然關係。
「區議會的產生辦法,要做到既有民眾選擇,亦有界別選擇,能聽取更多不同持份者意見,確保區議會全面代表社區的廣泛利益,組成方式愈多元化愈好。」他強調,來自全港各區分區會、滅罪會、防火會等成員不但長期關心社區,亦富有一定能力及眼光,適合協助特區政府選賢任能。
改革區會助根除政治化
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改革區議會是在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以及推動優質民主穩步發展的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以多種方式產生區議會,有利實現基本法賦予地區組織應有的職能和定位,包括確保區議會屬非政權性組織、有效履行為政府提供諮詢和服務的職能,以及有助根除區議會過去出現的政治化和民粹化弊端。
「在國安法實施前,區議會遭反中亂港分子把持,成為阻撓特區政府施政的政治舞台,他們掌握區議會資源,支援『港獨』、『煽暴』等團體從事各項反中亂港活動。」陳勇認為,出現這些亂象正顯示由於直選比例過高,容易造成區議會「政治化」和「民粹化」,他期望日後的區議會具有廣泛代表及均衡參與,能吸納更多不同背景及專業的愛國愛港人士,朝向優質民主發展,更有利服務市民、配合特區政府治理地區事務,良政善治,造福香港。
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表示,直選議席多少不是衡量區議會認受性唯一標準,最重要是均衡參與。事實上,委任區議員不是新鮮事,回歸前也有委任制度,而他曾與一些委任區議員共事,包括校長、醫生、律師等,他們都可以其專業提供意見,有助特區政府了解民間疾苦,各司其職,可令議會更有效運作。
(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李九歌)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官員和立法會展開一連四日的大灣區訪問行程,在參觀比亞迪汽車基地期間,深入了解及體驗立體智能交通系統「雲巴」。李家超早前公開表示對引入「雲巴」持開放態度,將會和運輸及物流局分享交流訪問體會和相關資料,促進他們的研究工作。
政府曾於2011年提出「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計劃,以「單軌列車」貫穿啟德跑道區至觀塘一帶市區,後來由於不同原因令計劃擱置,隨着啟德區內發展及人口不斷增加,有政黨建議政府重新研究啟德集體運輸系統,目前政府正就九龍東高架無軌捷運系統進行可行性研究,當中引入「雲巴」是否可行?
楊永杰:政府將再派人赴比亞迪考察
立法會「A4聯盟」楊永杰表示,參觀完比亞迪更加肯定「雲巴」的技術及其對香港路面的適應程度,前往大灣區考察時,無論是行政長官、特區政府官員還是立法會議員,大家親身感受「雲巴」技術、了解其中優勢。昨日(26日)前廳交流會上,很多議員向局方反映「雲巴」方面事項,楊永杰認為此次大灣區訪問更加方便日後在討論時尋求共識,推動「雲巴」新技術的建設,滿足香港未來發展新需要。他指,「雲巴」具有建造軌道所需空間比較少、爬坡能力強、建造成本低等優勢,適合用於已發展社區及依山而建的社區。以東九龍過山綫即黃大仙、寶達、慈雲山一帶為例,地鐵爬坡能力僅有4%,而「雲巴」可達12%,能輕鬆解決斜坡問題。此外,「雲巴」節省建造空間、噪音低,解決過往舊區無法新建集體運輸系統的弊端,強調使用哪種運輸系統要取決於當區地貌。
楊永杰表示,李家超對於「雲巴」持開放態度,亦贊成運輸及物流局探討和研究包括財務狀況等在內的情況。他透露,昨日前廳交流會上,局長表示將再派人前往比亞迪汽車基地考察。他認為只要大家同心協力,相信引入「雲巴」會水到渠成得以實現,而他過往在地區事務和簡約公屋等事項經常提及集體運輸,強調會以不同方式跟進這一問題。
陳勇:初階段應加建公共車輛充電樁
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在參觀前以為新能源技術尚未成熟,例如插電速度未夠快、續航能力不夠持久等,但香港山路和斜坡多,雙層巴士、電動車等未必是最佳選擇,相信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在實地體驗「雲巴」之後,興趣一定會大大增加。陳勇建議在平路環境加裝足夠充電樁先行先試,將大大增加使用「雲巴」的誘因,讓市民最快看到進展,例如機場附近的新設施便於加裝充電設施,政府可以在機場往返市區的巴士路線進行先行先試。此外,「雲巴」符合新能源標準,對附近民居的廢氣排放和噪音影響將減小。他建議先行引入「雲巴」系統,在緩解燃眉之急的同時,再一步步與時俱進更新換代,強調新能源技術的不斷更新要累積經驗和時間鋪排。
陳勇透露,行政長官和政府部門對引入「雲巴」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但政府程序過於複雜,要「拆牆鬆綁」以方便引入先進技術。為鼓勵新能源在香港的發展,政府應該在初階段幫助加建更適合巴士、小巴等公共車輛的充電樁,待技術相對成熟時,政府再相對減少資助。